热点新闻:

现在是:

首页 >文艺家协会 > 作家协会 > 协会动态 > 内容

兰州市文联、兰州市作家协会“携手抗疫 温暖兰州”征文第十辑

兰州文联网    时间:2021-11-30

  兰州文联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兰州市文联积极行动,倡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志愿投身疫情防控战役,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谱写生命赞歌,凝聚各方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长城。

  关键时刻,我们从来不缺席;抗击疫情,我们一直在行动。

1.我 们

朱抱影

  你在一扇门的里面

  隔着玻璃

  隔着防护衣

  隔着口罩

  我在外面

  隔着恐惧

  隔着排斥

  隔着焦虑

  这扇门分开母亲和儿子

  分开妻子和丈夫

  分开年迈和童稚

  分开恋人和兄弟

  我们就站在对面

  在彼此的瞳孔里

  分明是你

  思念、期待、牵挂、渴盼

  的火

  炙烤着的脸

  这是一个深夜,我发在微信圈里的一首诗,题目叫《我们》。

  妻子是一名普通的针灸科护士,那年春节前,全科刚刚搬到新建的康复中心,设备的更新,区域的优化,适宜的工作环境,服务台上的蝴蝶兰提前在早春盛开,让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新鲜的笑容。除夕刚过,疫情铺天盖地而来,为了提高应急能力,医院将康复中心一部分病床并入发热门诊和感染科,针灸科和其他许多科室暂时关闭,妻子被第一批抽调到发热门诊充实技术力量。

  那天,妻简单地收拾了一点随身的生活用品,儿子问要到哪去?“我带到医院,有时候可能回来的会晚点!”我们不知道怎么给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是不是有可能不回来?”妻看着儿子,想瞒着他,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我和儿子站在一起,她看儿子,我们看着她,“什么时候开始?”“今天晚上!”她说。“很快会过去的——”她好像是在给我们讲,又好像是说给自己。

  她的任务是驻守在预症分诊台开展病学史、流行病史调查和症状体征检测。就诊患者流量大,缺少流行病防护的意识,还伴随着焦虑和急躁,作为和患者接触的第一条战线,她随时面临着首先被感染的危险。责任大,压力大,一开始,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北方的夜晚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在室外几个小时下来,身体和脑子应该都是麻木了的吧。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出医院大楼窗子里透出的一小方块一小方块的灯光,那些灯光洒在她忙碌的身上,也洒在书桌前时常抬起头向窗外望的儿子头上……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会的。

  妻的另一个任务给患者做防护宣讲,指导正确佩戴口罩,引导就诊。在室内,沉重的防护服和头套眼罩像一堵不透风的墙,隔着玻璃和口罩的人必须大声地说,一身汗接着一身汗,换班的时候,感觉累得不想脱衣服。晚上回来只是蜷在床上,打乱了的生物钟让她似睡非醒,有时候会说梦话,推她醒来,她说那些曾经面对过的一张张因为痛苦和焦虑有些变形的脸,手机上每天看到令人揪心的数字,还有那些数字后面藏着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原本美好的家庭,总在她的梦里漂来漂去。

  隔着一条街,我可以看到疾控中心夜半通明的玻璃窗,送检测样本的人穿着隔离服和防护镜在救护车的红灯闪烁下忙碌的身影,我常常觉得那身影里应该有妻子双胞胎的姐姐。她是一名疾控中心检验科的技术人员,从战“疫”开始的第一时刻起,她就一直奔波在从县上到市上送检取检的路上。在我的手机上有姐妹俩的合影,背后是晴朗的阳光和自在开放的花田,两个脸挤在一起,一双眼睛和另一双眼睛都噙着泪花,手指成个勾,“心”的样子。都要好好的,是的,都会好好的!

  妻的父亲,是位老检验师。小时候妻随母亲在老家上学,到县城要晚一些,后来越来越多地看到了那些困在病患中的人们,才觉得世界上有最最深重的痛苦,有最最到底的绝望,也曾看到被救助之后最最真诚的感激。于是她告诉父亲,也要做一个医务工作者。

  岳母十多年前去世了,岳父一直是一个人,晚饭通常是我、妻、孩子和他一起吃,他和我们交流的不多,只是很快的吃饭,然后就去散步了。这个时候,他应该是站在小区门口的小十字里,向车来车往的街道上凝望。他一定明白,没来吃饭的女儿们在做什么。

2. 心在“疫”线

马园园

  便利店外的一条长队之首,是附近社区为居民安排的核酸采集点。听说昨晚已经开始第一轮全民核酸,医护人员和市民相互配合,连夜做到现在,还没有做过核酸的我排在队尾默默祈祷不是试鼻子。队伍走得很快,老年人和小朋友被让在前,快到我时队伍停了近十分钟,膝盖和肩膀冻得生疼。尽管在等待,但对安宁区医院的医护人员无人催促和抱怨。静待他们吃完简餐。不用说,他们是连轴转到现在的。

  当天晚上十点半,学院群有了确切的消息,明天封校。此后几天,大家似乎有一种放假的感觉,突然被动地从工作和课业中解脱出来,并终日待在宿舍,多少是有份新鲜感的。每日睁眼先看新闻已成习惯,我们实际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网络上打气。学校每两天在校内的云亭广场组织一次核酸采集。那几天日日晴朗,茶绿的银杏在微风中翻飞。有那么一天,一位老师模样的志愿者穿梭在9列采集长队间,带着我们齐声向来自兰大的医护人员道“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我张望着四周的队伍,一双双真挚严肃的眼睛使我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没有人认为这是作秀。生性腼腆的我若没有这位志愿者带动,便只能在心里默默感谢他们。这么年轻,许是冲在一线的大学生志愿者。

  开始线上教学后,我的心绪也沉静下来。初雪那天,惊觉道旁的银杏已全然成为金色,且随一夜的风雪零落许多。蓦然想起,“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凌冽的天宇下,闪闪的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如此迟钝,不是我不注意观察生活。为防范疫情,我们关闭了图书馆、教学楼,每个宿舍领有一张就餐卡,每日由一位同学凭卡出门,为整个宿舍带饭,我好几日不曾出去走动了。浪漫的室友捡了银杏叶子回来,变出玫瑰,变出舞女的裙,给沉闷的氛围撕了道口子。彼时疫情已经严重,确诊人数上升,我们凭着手机巴掌大的屏了解外面的动态,揪心于一车车被隔离的群众,每日同家里联系,彼此叮嘱重复多遍的常识。因为信任,所以有底气,虽然情况不乐观,但直觉不会失控,安心等着兰大预测的疫情拐点。如此安心守候,皆因我们曾经成功过。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后,甘肃派出六批医疗队驰援武汉,甘肃的蔬菜、水果、百合大批运向抗击疫情的前线,甘肃开出的中药方剂,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效果瞩目。兰州不曾爆发过疫情,去年年初还分担了一线城市压力,承担了多架伊朗包机回国的新冠病例的救治与隔离。如今学校全面停课,企业全面停工,商场全面停业,市民全部居家,以几乎封城的代价,防止疫情向外输出。但正如一篇文章中所说,流量时代,关注与同情都是昂贵的,甘肃人民更多是了解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真谛。

  在宿舍封闭生活,已然过得分不清具体日期,只觉每天都是第一天的重复。看到三日无新增的新闻,我只盼确诊病历早日康复,盼这座城恢复生机。身在疫区,便更能真切地感受黑色新冠,感谢所有为此奋战的人,我们必将珍惜没有战“疫”的和平时光。

  看到甘肃要逐步有序推进复工、复学、复诊、复市的消息时,我正在回宿舍的路上,脑中闪过如此片段,“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了,排排枝干看起来十分清爽,简约有力地直戳向天空。平时行色匆匆的学生,此时一簇簇散开来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羽毛球算是常见了,围成一圈打排球、踢毽子的倒是不多见,最耐人寻味的是打沙包的,也不知缝制沙包的材料从哪里得来,有趣得很。

  明日便可阔步踏出校门了,我要去黄河边畅快地跑一番,去吃一碗喷鼻香的牛肉面,去到兰山顶望一望夜色中灯火阑珊的兰州。

  3.规矩在上

  张佳羽

  规矩总是冷着脸,修剪人们任性的翅膀。你情愿,它要修剪;你不悦,它也要修剪。它就立在那里呛你:别老看我碍你手脚,我不碍你,还怎么叫规矩呢。

  ——夜里做梦,我和规矩吵了一架,居然吵不过它。它把我没有气饱,反而逗癫癫的,笑醒了我!醒来一看挂钟,才下夜三点,操什么闲心,明天又不上班,疫情期间,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居家办公”。

  家,在这个时候,才让我真正的细细琢磨了一回。

  家不是宾馆,宾至如归是温馨的广告语,宾馆再好也替代不了家;家也不是单位,再百倍千倍的工作热情,烘托出爱岗如家,单位依然是拼搏干事的场所,不会由你全方位地释放、闲散自己,不会让心歇下来。

  家是什么样子?是个培植你成长起来的四维空间,受什么样的熏陶,得到什么样的家传,自塑什么样的形象,蕴生什么样的雄心……是个难舍难离的托生居地,是家庭、家教、家风世袭贯穿的真实感受。

  记得清清楚楚。10月18日,全家人商量来一次大聚餐,把各住各区、分开生活的亲人联结起来,见个面面,叙叙家常。订了档次较高的酒店,备了好洒,通知了三家至亲,19日晚6时,豪坊见。

  第二天,还没有兴奋到“向餐闻美肴,作别火云烧”,网上滚动新闻加快提醒,兰州存在疫情风险增高的评估!属地出现个别感染病例,政府前两日已及时发布。但接踵而来的提升风险预警,说明每个人应严肃认真对待,马虎不得。

  餐,聚还是不聚?我心里直打鼓。手机振铃响了,是父亲:“哎呀,这个时候搞聚餐,是不是不合时宜,冒险啊?”我问:“政府有规定么?”“暂时没看到,”父亲说,“不管政府有没有规定,咱们得有这个意识。防疫,帮不了什么忙,至少不能添乱。咱们家的规矩,就这样。”

  父亲说到这份上,我们只有执行。打开微信视频通话模式,给通知过的亲人一个个去解释。还好,都深明大义,均表示:理解理解。向酒店退包厢,酒店从经营的角度考虑,惋惜不已:其实……是可以的,你们小心……也、也是……好的。

  只隔一天,政府的限制聚餐令发布。我敲着桌子,及时啊,父亲有先见之明啊。我向母亲夸父亲,母亲很不以为然:“你只知榴莲是你爸送的,却不知那是你妈我花钱买的。取消聚餐,要没某某人提醒,哼哼,他浆糊锅里翻毛跟斗,头脑能有这么清醒!”哈哈,这抢功的话,我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21日,全市各小区严加管控。有人就憋不住了,嫌进出小区扫码,测温,问话,登记……限制了任性与便捷,向防疫人员发脾气。这时候,我母亲来电话了:“守规矩能少个啥?少根头发哪还是少口饭吃?啥都不少,着急干啥!人家咋要求,你们就咋做,千万别瞎出风头!”听了母亲这话,我信她规矩面前不含糊。

  我继承了母亲大嗓门、风风火火的一面,也传承了父亲讲缜密、追求雅致的一面。他们培养我,按格格的标准、阿哥的气度来培养,培养来培养去,其他的期望值都落差了,只有“规矩”的印痕深刻而明晰。

  他们常爱叨叨的,就是干什么,要像干什么的样子。守规矩成方圆,出样子;不守规矩损贤德,毁样子。

  我住的小区恰好在重点管控区域内,一共做了九轮核检。

  第一轮没经验,一发通知,所有住户都下楼,两三千人,队排得像长龙,拐了七八道弯,后面的人要等四五个小时。

  等得久了,就有熟人和不守规矩者见缝插针,来得晚检得早,其他人的不满情绪就滋长了,发生了守规矩的与不守规矩的、被检者与管理者,喷口角,起争执。

  其中有一位汉子,背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赫然写着7个大字:我替六个人排队。这人就站在离我不远的一位老大妈前面。快到核检桌前了,汉子一个电话,一群人跑下楼插队。老大妈气得脸都扭曲了,说又说不过他们,挤也挤不过他们。

  我上前:“大哥大哥,老人排队不容易,你们一下插队这么多人,不合适啊!请动员你们的人到后面自觉排队去。”

  汉子摘下背上的纸片指给我看:“我们不算插队,我告知得很清楚。”

  “告知与不告知都一样,没有特殊情况、合理理由,性质都是插队。”我说,“我现在插在你前面,口头告知你了,你可愿意?”

  汉子家里有明白人,拉了拉汉子:“别吵了,我们到后面排队去。”汉子想挽留,他们一抬脚全撤了。

  第二轮核检,管理者克服了第一轮核检存在的不足,亡羊补牢,做出明确规定,不许一人替多人排队,不许随便插队,孕妇、幼童、行动不便者、老人可优先,随到随检。

  第三轮核检,又做了调整,一栋楼一栋楼按顺序号检测,没轮到检测的楼户,可以在家待守。这样,解决了整个小区全部集中,排队过长的问题。

  第四轮核检,再做调整,以单元为序,10人一组,明显加快了进度,排长队现象几乎绝迹。

  第六轮核检我们楼排到了晚上。我没听清喇叭呼叫的单元号,和家人过早下了楼。正排队,先前背上挂纸片替六人排队的汉子走到我面前:“没轮到你们单元啊,提前下来,算不算不守规矩,算不算插队?”

  “算!”我没有犹豫,不打折扣地答,“指出的对,接受监督,马上回去。”

  汉子爽朗一笑:“回去就免了,承认就好。现在队排得不长,也就十七八号人,分分钟就轮到。既来之,则安之,我不是计较之人,报复嘛,也不是我的性格。我认理,也认敢认理、敢讲理的人。”

  我的后面,陆续来了两三拨人,我赶紧领着家人让开。临走,不忘向汉子礼节性打个招呼。汉子执意让我们留下,我没遵从。

  事实证明,讲道理的人与懂道理的人并无隔阂,沟通顺畅了,规矩的黄线都能看得到,都不想跨越。

  我与父母视频通话,讲了这件事,我母亲在那头大声嚷嚷:“你爸在这边还协助保安维持核检秩序呢,你们爷俩半斤八两,不差上下。”我父亲接话:“这很好么,规矩摆在那里,总要有人去维护。规矩在,有担当,家道兴,子孙旺。”

  我心里美滋滋的。父母的认可与表扬,积累起来,就是坚定自己人生走向的基石。

  我们小区前前后后九轮核检,一次比一次做得好。来做核检的人,依旧是那些熟悉的小区邻居;做核检的顺,却让防疫人员越来越笑逐颜开。

  规矩在上,请受小女子一拜!疫情在规矩面前,可管,可控,可防,没什么可恐慌的。

4.静候,春天

何少云

  冬去春来的感觉真好

  很多事物都在酝酿着发芽

  如思想,如孤独

  都会长成绿绒绒的样子

  岁月安好

  乌云终归遮不住太阳

  一切都会恢复原来的模样

  等到春暖花开

  我们摘下口罩

  露出灿烂的笑容

  用爱心去追寻新生

  一切仍然自然而平凡

  待疫霾散去

  阳光挥洒大地

  这座城,这群人

  毅然前行!